從古至今,買房始終是中國人心中繞不開的心結,原因很簡單,由于成家立業等傳統觀念的影響,房子不僅僅是家庭的象征,更多的是作為男人責任心的體現。說白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,能夠擁有屬于自己的一套房子是人生奮斗的終極目標,也許這住房需求看似簡單,但在經歷20年時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,房子開始呈現不一樣的東西。從數據上來看,我國城鎮化進程從最初的16%上漲至如今的60%,而房價從最初的不足2000元上漲至如今11030元平方。由此可見任何經濟的發展必然基于老百姓的消費水平,最關鍵的是介于我國特殊的城市群分布格局,熱點城市房價漲幅突破10倍也是常見之事。本質來講,基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支撐下,任何市場經濟都存在紅利期,更不用說本身處于剛需性質的房地產行業。整體來看,從頭到尾房地產行業所牽連的行業巨大,例如家電、建材、綠化、服務等相關產業,不僅僅為實體經濟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,更是吸引外部投資資金入市。
而在這快速發展的過程中,有一些問題我們不得不面對,例如房產資源兩極分化,。其次以商品房為主的市場供應體系受到沖擊,例如最近深圳小產權房熱度突增,甚至在過去破舊小都能成為炙手可熱的追捧商品。介于以上背景來看,對于本輪調控來說,樓市或迎來第3次蛻變。如果按照時間軸來看,第1次蛻變來源于購房者的自我意識覺醒,人口流向城鎮縣城,房子成為“不能輸在起跑線上”另一個層面的競爭;第2次蛻變來源于政策的推動,例如隨著去庫存、棚改成為部分城市的戰略口號,買房似乎成為市場競爭的優勢,原因很簡單,再不買房以后就更加買不起了。也許正是因為這一股市場預期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買房的大軍,整個消費市場規模提前被透支,若非要問起購房者為何買房時,事實上沒有一個人能給出明確回答。至于第3次蛻變,其重大拐點來源于住房需求的迭代,如果要說更加直白一點的話,那就是城鎮化60%到發達國家70%,這看似10%的差距,實則是人口流向中小城市轉變為流向大城市的新趨勢。而對于這一點,最近國家發布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通知,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制度,允許租房常住人口在公共戶口落戶。對此也就是未來大多數人城市“零門檻落戶”將成為現實,這為后續人口遷徙埋下伏筆。
而在另一邊,蛻變的動力來自于政策底線,例如最近較為火熱的土地集中出讓,截止目前已有22個城市出臺新政,從長春、廣州落地情況來看,土地溢價率大幅度下跌,地價波動將會影響后續房價走向。僅從這2點來看,也許很多人都不以為然,但從最近市場動向來看,相信都能感受到這一次蛻變的沖擊力。市場預期發生轉變、開發商壓力倍增、個人持房者開始陷入焦慮,這一系變化在近些年都不曾出現的事情。事實上對于這一點,高層定調4大城市,合肥針對抱團抬價的業主進行約談,深圳出臺二手房指導參考價,杭州、上海將法拍房加入限購范疇,西安針對“打新房”實施創新措施,將剛需家庭無住房轉讓記錄年限調整為購房前48個月。從這高層連續表態的局面下,單純遏制房價上漲依然不是調控亮點,更多的是行政、土地、限購等多維度創新政策,這才是關鍵?偟膩碚f,今年調控相對于以往會簡單很多,想依靠政策寬松來繼續炒房,這無疑是異想天開。這對于短期市場走向而言,我只能說今年房價走向明了。買房的壓力在于房貸利率的普漲,購房成本的直接增加是關鍵,其次當下買房對于自身金融杠桿有著較高的考驗;賣房的壓力則在于市場變現周期的拉長,房價走平即虧錢,更何況是購房意愿下行的局面,對于持房者而言,當下考慮的并不是還能賺多少錢,而是要虧多少錢。